其实在中国尚未开发的无线邮市场上,"黑莓"的竞争对手并非只有"红莓"一个。众多的搅局者已经在身后虎视眈眈,密切关注着"红黑"之争,随时准备分一杯羹。
北京网际飞潮无线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有杰的态度让加拿大企业RIM(Research in Motion Ltd.)的首席执行长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很不舒服。在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无线邮件系统"红莓"之后,陈有杰公开表示,中国"红莓"是在RIM登陆中国之前推出自己服务的,并不惧怕与任何对手的竞争。但在贝尔斯利看来,"红莓"明显是盗用RIM公司主打产品"黑莓"的品牌知名度,在RIM与中国移动签约在即、六月份即将在大陆推出自己业务的RIM公司来说,"这是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愚蠢行为"。
"黑莓"野心
"黑莓"(Blackberry)是加拿大RIM公司推出的一项Push Mail服务,分为个人和企业用户两大类,由专用软件、硬件终端和后台服务等几大部分组成。和其他Push Mail不同,"黑莓"需要使用RIM公司专门推出的硬件终端,其中有些包括了手机功能,有些则没有,只能收发邮件。而其硬件终端一般都配备一个非常小的标准电脑键盘,黑色的按键看上去如同草莓表面的黑籽儿,因此才得到这个昵称。
"黑莓"电邮服务已成为业内最为知名的品牌。据市场机构Gartner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年内,"黑莓"产品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纯利润也达到了3.83亿美元,全球"黑莓"用户已突破500万之众,而且仍在高速增长。5月17日,RIM公司与中国移动正式开始合作,并确定2006年内在中国内地市场试运行。
RIM公司一位技术人员向《法人》讲解了"黑莓"的特殊之处,"黑莓"代表的移动邮件采用推送(Push)技术,使用者可以快速获得邮件正文和附件列表,完全通过GPRS等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更能实现断点续传等更近似互联网方法的使用。"黑莓"的全球成功不仅仅在于将手机电子邮件在技术界面区别于多媒体短信有了重新的演绎,更在于"黑莓"手机紧盯企业集群性用户,不一定非要购买"黑莓"品牌的手机终端,诺基亚9300商务手机、摩托罗拉Q、西门子的SX65等智能手机都可以支持黑莓应用,甚至曾经是"黑莓"竞争对手的Palm和微软手机也将"黑莓"视作典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法人》,出于拓展业务的需要,"黑莓"一直就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北美市场之外的其它地区。目前,"黑莓"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150个市场开展业务运营。中国市场,无线电邮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无线电邮对中国用户来说还是新鲜的名词。基于这种考虑,早在1年多前,"黑莓"就摩拳霍霍,以港台为桥头试图向中国内地渗透。并最终于今年五月与中国移动达成协议,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诺盛电信咨询分析师董晓扬认为,目前中国移动拥有2亿8400万用户,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量是1亿2100万,在中国市场,手机电邮业务发展的空间和潜在价值更多的体现在未来的3G时代。这样就不难看出"黑莓"于中国移动合作的真正目的了,借助中国移动广大的用户群,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中国市场,便可以在中国无线邮市场上占得先机。"按照'黑莓'的收费标准,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哪怕只拉来10%的用户,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董晓扬对《法人》如是说。而贝尔斯利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公开表示:"'黑莓'下一阶段是关注中国企业和高端消费者市场。中国是很重要的市场,首先它很大,其次,我们的很多客户在这里做生意。我们一定要掌控这个市场"。
然而"黑莓"的中国之路却在开始就碰到了麻烦。2006年4月,中国联通联手北京网际飞潮无线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内容、性质甚至图标和名称都与"黑莓"极为相似的同类无线邮软件"红莓",并将之作为业务主打项目。分析人士认为,从中国联通的用户基础以及"红莓"服务的价格水平来看,"黑莓"都不占优势。中国联通推出的"红莓"电邮,有两个版本:一个针对普通用户,月租为5元,附带一个5M的邮箱。另一个针对高端用户,月租为30元,附带一个200M的邮箱。而"黑莓"电邮服务,在海外的标价平均为上百美元。如此价格,即使对于中国的高级商务人士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面对广大的中国市场,"黑莓"尚未发芽,便已经遇到了对手。
"红黑"之辨
业内目前最关注的,无疑是"红莓"究竟是不是侵犯"黑莓"的知识产权。仅仅将图标有黑色改为红色、在细枝末节上稍作调整,便大张旗鼓的与中国联通合作,叫板即将在国内推广的老牌"黑莓",分析人士认为"红莓"的举动过于冒险了。但中国联通方面对此却不以为然。中国联通表示,公司的红莓无线电邮业务,不单纯是在标识和名字上与黑莓有相似之处,而且这一标识更加完美的诠释了最近发布的联通公司的新标志的精神。
北京网际飞潮无线技术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法人》透露,"红莓"是中国联通在其公司开发的一款PUSHMAIL软件基础之上推出的,更多的是为了概念炒作。
RIM公司最初显然没有将"红莓"放在眼里,在贝尔斯利看来,只要有需要,"红莓"随时会被送上法庭。"我们还没有讨论过是否对'红莓'诉诸法律,尤其是我们对中国的商标专利的法律并不熟悉,况且在市场上根本就还没看到过具体的红莓产品。"贝尔斯利的话语里透着自信。他表示,中国联通国内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红莓服务的销售几乎也可以忽略。"对红莓服务采取行动目前仍然确实太过早。在红莓服务确实取得一定销售量之前为之操心确实没有必要。"
据RIM技术人员介绍,"红莓"从内而外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侵犯"黑莓"知识产权的痕迹,只要诉诸法律,"红莓"必败无疑。
"红黑"之争是否要以对簿公堂的方式来终结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分析人士认为,RIM公司在中国大规模推出"黑莓"服务所花的时间越多,"红莓"服务对其制造更大麻烦的机会也就越多。
其实在中国尚未开发的无线邮市场上,"黑莓"的竞争对手并非之有"红莓"一个。众多的搅局者已经在身后虎视眈眈,密切关注着"红黑"之争,随时准备分一杯羹。一旦市场被打开,作为先行者的"黑莓"恐怕很难独霸中国市场。
中国联通的"红莓"和依仗中国移动的"黑莓",实际上目光都放在几年之后3G开放后的市场,诺盛电信咨询分析师董晓扬认为,中国对许多移动公司来说都是重要的目标市场,因为中国有望在今后五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移动市场。他告诉《法人》到201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其用户数将达到5.8 亿。刚刚起步的无线邮,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近来微软等一些顶级商家也盯上了无线电子邮件这块肥肉。2005年5月微软推出了名为Win-dows Mobile 5的最新移动平台,向无线邮业务扩张,硬件厂商也纷纷跟进,开始寻觅商机。摩托罗拉、诺基亚也先后开发出支持RIM的新产品,在硬件方面与"黑莓"竞争。而据观察人士估计,在中国国内至少有近百家企业在进行无线邮方面的业务研发。"黑莓"的中国之路,可谓强敌无数。但对于中国的无线邮市场,众多竞争对手的参与,使得无线邮的中国首演显得热闹非凡。"红黑"之争,客观上已经将中国无线邮市场推向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