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已经开始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大踏步前进。就在Windows Vista发布半个月之后,在2月巴塞罗那举办的3GSM大会上,微软对外发布了其被外界称作“移动版Vista”的产品—Windows Mobile6(WM6)。随后,手机制造商LG和日本电信运营商软银又宣布与微软结成新的伙伴关系。
随着近两年的不断发力,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全面爆发的转折点,并对整个手机操作系统产业格局构成了影响。而微软在中国研发团队的布局,也极大地促进了其移动进程。
WM6的意义 事实上,微软对智能手机的策略布局在两年前便已开始。在WM5发布之时,即确立了以无线邮件、无线办公和多媒体应用等方向作为重心。这一策略在前两年的市场运作中被证明是相当行之有效的。IDC去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微软Windows Mobile的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同样以无线邮件见长的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公司。而这恐怕还仅是个开端,IDC分析认为,被称作RIM杀手的微软在未来三年呈现远高于对手的增长速度。
微软欲借助WM6继续深入这一策略。移动性和安全性成为WM6新的亮点,不仅在风格上与Windows Vista步步相随,还进一步加强了其与办公软件Office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软件Exchange Server之间的协作。比如,WM6提供了诸如出差留言、名片电话簿同步等新功能,这几乎就是办公室在移动层面的延伸。以最新的邮件直推功能为例,其与Exchange Server进行了良好配合,当有新邮件时可以主动“推”到用户的手机上,而不需要用户自行或通过设定访问周期去邮件服务器检查邮件的情况。
微软欲图通过WM6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和商务人士的注意力,正如微软公司CEO鲍尔默所总结的:“在移动办公中,能够始终保持联网的员工正成为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将创新的移动技术集成到我们重要产品中的原因,而Windows Mobile正是这些产品的核心。”其实,在Windows Vista的研发过程中,早已考虑到了与WM6之间的移动互通。
微软在移动领域的竞争策略呈现了一幅立体图景。Windows Mobile系列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切入点,而微软着眼的是一个整体的从底层到应用的软件系统平台—将其在PC上的成功一步步复制到移动领域。“Symbian并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诺基亚才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曾这样对《互联网周刊》表示。
尽管目前Symbian仍位于操作系统市场中的领头羊位置,而Linux等操作系统也对Windows Mobile步步紧逼,但微软的优势十分明显—在PC操作系统和办公及邮件领域的优势和已培养的用户习惯,是其他移动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作为一个完全第三方的操作系统,微软可以比主要由诺基亚支持的Symbian和以摩托罗拉做后盾的Linux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尽管有分析师认为WM6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而不像WM5那样具有质的飞跃,但可以看到微软在移动方面的布局已经越来越渐入佳境。
在WM6发布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微软全球合作伙伴的响应。第一批基于WM6的设备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运营商Orange在欧洲计划推出宏达生产的SPVE650智能手机,在美国,T-Mobile Dash也将很快在市场中推出WM6。
从强攻到智取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势头早已盖过了曾风光一时的PDA,二者走向融合的态势已经尽显无遗。据Gartner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增长了63%,接近8000万部;而PDA的出货量却仅增长了6%,少于1600万部。
微软在2002年正式进入这个市场,凭借WindowsCE多年在移动嵌入式底层架构所打下的基础,以及Pocket PC在PDA领域取得的良好进展,当时的微软对智能手机软件领域市场有种志在必得的心态。在由Symbian和Palm Source(现已被爱可信收购)等公司占据了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微软的首次出击被媒体普遍评论为一种强攻之势,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
直到2005年5月,Windows Mobile5的推出,才使微软在手机领域寻找到了真正的突破口。2004年1月,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张亚勤临危受命,接受了盖茨和鲍尔默授予的“Windows移动软件部门主管”一职,到美国雷德蒙总部负责下一代手机操作系统项目。当时该部门已经连年亏损,2004年亏损额度高达2.24亿美元。张亚勤将该项目命名为Magneto,并主张将重点由原来以通话为主调整至以无线邮件和多媒体娱乐功能为主,这便是Windows Mobile5。
现在来看,对张亚勤的任用更像是盖茨在智能手机策略上由强攻转为智取的一次转变。Windows Mobile5将Pocket PC和Smartphone两个品牌融合在一个旗帜下,在推向市场后,其富于创新的特性立刻受到了许多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关注。同年9月,微软在欧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Palm终于同意,在其颇为流行的Treo系列智能手机中置入Windows Mobile系统,由此确立了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第一阵营中的地位。这一事件被微软高级副总裁Pieter Knook称为一个“分水岭”。
中国布局 近两年来,微软就像扔掉了绑在腿上的沙袋一样,在手机软件领域快速增长。在与LG取得合作之后,全球顶级的五大手机制造商中已有三家支持微软的系统。摩托罗拉的MOTOQ、三星的BlackJack等多款采用了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机,均在欧美市场有不俗的表现。
而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成熟,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在中国的布局。继RIM通过中国移动在中国落地之后,Palm在今年3月初高调宣布将“大举进军智能手机市场”,而由诺基亚支持的Symbian公司刚刚在中国成立分公司。
去年3月,微软在北京投资成立了附属于微软亚洲工程院的“移动技术中心”。对于微软来说,这个“智囊团”无论对Windows Mobile新版本的技术应用及研发,还是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服务,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以刚刚发布的WM6为例,这个移动技术中心负责了其中十分关键的几项技术:多媒体领域的摄像头功能、3G的无线通信界面,以及Windows Mobile浏览器等。这个部门目前已经拥有70名员工,而总部从事Windows Mobile开发的部门人数也不过三四百人。在北京西格玛大厦三层的一个角落,还斡旋着一支13人的“神秘”队伍—Design Studio,这个团队承担了WM680%的界面和视觉效果设计工作,并保证了其与Windows Vista在整体风格上的一致性。
据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张益肇博士对《互联网周刊》介绍,目前微软已经与全世界48个设备制造商和125个移动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国已拥有包括德信、夏新、联想、TCL等在内的十余家合作伙伴。
微软通过设立在北京的这个移动技术中心,可以直接帮助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开发基于Windows Mobile的解决方案,也弥补了总部在某些技术服务方面的鞭长莫及。比如,夏新计划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推出一款2000元以下的、基于Windows Mobile5的智能手机,该中心在其中起了关键的支持作用。而此前,夏新只能通过与微软美国总部沟通获取帮助。
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总监萧圣讲述了一个“历险记”。在去年12月,中移动在参加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国际电信展的前几天,其新开发解决方案展示突然出现问题。由于微软总部没有中国的通讯网络环境,无法实施测试,客户又万分焦急。微软亚洲工程院临危受命,不仅在规定时间内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受到总部的嘉奖。这一事件从侧面验证了微软布局中国的正确性,也为微软在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角逐增添了砝码。
智能手机在未来的美好图景是不言而喻的。就连一向不紧不慢的苹果也已高调推出了iPhone。微软在去年推出Zune播放器之后,即有消息传出其Zune智能手机也即将浮出水面。近日,关于Google即将联合制造商宏达及电信运营商Orange共同制造Google手机一事也传得沸沸扬扬,据称这一手机中将内置Google的各种软件,从而配合其各项Web应用。一场争抢“用户口袋”的升级战役即将拉开帷幕。